春秋战国时期,百家争鸣,为何法家思想更受诸侯青睐?
历史网 2024-01-06用户投稿
当时局势,“礼崩乐坏”,以“礼”治国的周朝廷已经形同虚设,诸侯纷争,视周室为无物。
秉承周礼,四处奔走宣扬仁爱治国的儒家,此时被现实打脸,四处碰壁,惶惶如丧家之犬。
此时诸侯发现,想生存,想称霸,必须靠实力说话。
何谓实力?
当然是国富兵强!
如何实现国富兵强?
这就是百家争鸣根本之所在。
法家学说之所以在战国被推崇,正是顺应了这个时代潮流,脱颖而出。
法家核心主张是以法治国,即通过一系列法令规范国人行为,赏罚明确,有法可依,再通过变法,强化君权,无论是政治、经济还是舆论,均集权于中央,使国家成为一台庞大的战争机器。
事实证明,无论是吴起、商鞅,还是申不害、韩非子,这些法家代表人物均使变法国家变得强大,事实胜于雄辩,变法成果又反过来促进更多的国家加入变法的行列,使战国一时成为法家的天下。
形势比人强,古今皆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