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三顾茅庐”有什么典故?
历史网 2024-02-23用户投稿
东汉末年,天下纷争。各路诸侯趁乱起兵,都 想得到天下。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,独断专权。 而汉室宗亲刘备在军师徐庶的辅佐下,几次与曹 操交兵,都使曹操大败而归。
为了除掉刘备的这个谋士,曹操派人将徐庶 的母亲扣为人质,以此逼徐庶归顺他。听说母亲 被扣,徐庶万分焦急,只好辞别刘备。
临行前,徐 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。刘备问徐庶:“诸葛先生的 才能与先生您相比如何?”
徐庶忙说:“不能相比,把我和诸葛先生相比, 就好比驽马和麒麟相比,繁星和皓月相比。”
刘备又问:“水镜先生说,卧龙、凤雏,能得到 其中一位的帮助,就能一统天下,不知诸葛先生与 这两位相比怎样?”
“三顾茅庐”有什么典故?
徐庶说:“您说的卧龙正是诸葛先生,如果您 能得到他的辅佐,就不必为天下不安定而发 愁了。
刘备听了徐庶的推荐,立即带领关羽、张飞到 南阳去请诸葛亮出山。可当他们赶到南阳,却得 知诸葛亮不在家,看门的僮仆也不知道自己的主 人什么时候回来。无奈,三人只好败兴而归。过 了一段时间,有人报告说诸葛亮回来了。刘备非 常欣喜,带上两位兄弟,顶着漫天的大雪,马不停 蹄地二请诸葛亮。
结果,赶到那里时,诸葛亮在他 们来的前一天,又出门周游去了。
两次没有请到诸葛亮,关羽和张飞都有些恼 火,但刘备却不灰心。春天时,他们第三次来到诸 葛亮住的茅庐,正赶上诸葛亮在睡觉。刘备出于 对诸葛亮的尊重,不去惊动他,静静地等候在门 外。
张飞是个急性子,哪里耐得住,不一会儿便发 起火来,想闯进去,揪出那诸葛亮,刘备上前劝止 了他。诸葛亮一觉醒来,听说刘备刘皇叔在门外 恭候多时,便马上整顿衣冠,将刘备三人请进茅 庐,落座详谈。
刘备见到诸葛亮后,十分诚恳地表明自己安 定天下、让百姓过上太平日子的决心和意愿。
诸葛亮点头称赞,说道:“曹操手下兵多将广, 谋士众多,他本人又颇会用兵,而且他还能以皇帝 的名义号令天下。目前,您无力与他一争雌雄;东
吴的孙权,统治江南,从他父亲孙坚到他这一代已 历三代,根基牢固,也不能与他正面冲突,刘皇叔 您先攻荆州,再占领四川,然后以四川为根据地进 取陕西,从荆州出兵进攻洛阳,这样,百姓一定会 欢迎您。
做到这些,天下也就平定了。”
诸葛亮一番对天下形势的总体分析,使刘备 对诸葛亮佩服得五体投地。而诸葛亮更被刘备的 一片赤诚所感动,同意出山辅佐刘备。
刘备三顾茅庐,诸葛亮出山相助,最终为蜀汉 政权的建立和巩固作出了重大贡献。
此成语源自诸葛亮《出师表》,比喻诚心诚意 地一再邀请。
- 上一篇:三顾茅庐是怎么回事?
- 下一篇:刘备为什么要三顾茅庐?